type
status
date
summary
tags
category
password
Property
Aug 27, 2023 07:34 AM
slug
icon
2022年9月22日,我在b站首页发现了这首曲子,是一个up主的翻唱:
才听几秒,就被它的歌词深深的吸引住了,找到原唱,才发现它的歌名叫做《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》。
歌词呐喊出了许多人的心声。“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”,歌手几乎是嘶吼地喊出这句歌词。MV的弹幕中有许多是考研的冲刺者,他们奋力拼搏,用这首曲子激励自己。但仔细想想,却又很残酷,考研中的厮杀,“成王败寇”,拼搏为的是打败他人,“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”,就有许许多多人在“失败孤独中死去”。并不是付出了热血就能收获上岸,有多少人欢欣鼓舞,就有多少人暗自叹息。
抛开这些不谈,这些歌词还是很振奋人心的,尤其是在低谷的人们。他们就像是活在地下里,就像匆匆的蚂蚁,被人所遗忘或是不为人理解,可能是默默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,或是一腔孤勇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我的感觉是,我的周围,或者是这个社会,有些沉闷,似乎弥漫着一股低气压,走在路上的人们好像都在忧虑着什么,都有着远虑近忧。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,应该也是大家都有的感受,在教育体系中,似乎永远都强调努力考上个好学校,早的在小升初的时候就要考私立校,竞争的氛围浓厚。到了初中要考个好高中,到了高中要考个好大学,大学里还要努力卷保研考研,读研后或许还要考公进体制……这种一层一层的路径,少有容错的空间。好像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,压的人有些喘不过气。音乐剧《我的遗愿清单》里,有一句歌词我觉得很贴切:“当人们擦肩而过,我就感受到冷漠。”或许是因为我冷漠,也或者是大家都不愿彼此交流互动,少有见到真情流露。对陌生人更多的是提防,常常不肯伸手相助。
我们歌颂的品质似乎在社会上不堪一击,利益与关系充斥着人们的思想。美名其曰的成长与砺练,亦或是所谓社会的毒打,让人摈弃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品质,对其嗤之以鼻,赋以幼稚之名。难以独善其身使得理想与情怀支离破碎,在一次次经历中一遍又一遍地消磨自己的激情,消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
可能就是这样的大环境,让我们有些畏缩,让我们感到孤立无援,不敢迈出脚步,不敢大声表达自我,似乎被困在了社会的一个角落。这时候的这首曲子更能让人共鸣。
下面我将随意地聊聊我听这首歌时的感受:
我最爱去的唱片店 昨天是她的最后一天 曾经让我陶醉的碎片 全都散落在街边 我最爱去的书店 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可是已没什么好怀念
开头的歌词描绘了两个文艺十足的场合,唱片店与书店。我们在唱片店里选购心爱的唱片,聆听精彩的音乐,享受着旋律对心灵的冲击与歌词所描绘的故事;我们在书店里品味着文字,这是不同于碎片化信息带来的即时刺激,而是对知识与世界的热爱。
书店承载着我们的什么?小小的空间内,书店可以带我们领略整个世界的风采。我们在书籍里面探索,可以是有趣的故事,共鸣的感触,辉煌的历史,丰富的知识。书店成了我们的一片小天地,像是向远方观察的窗口。书店关闭就好像关上了通往缤纷世界的窗口,感到失落空虚。
从小到大陪伴我的书店有两家,第一家是位于福州安泰的新华书店,里面海量的书籍像是知识的宝库,常常到书店里找本书坐在地上就开始阅读。最开始到访的是少儿冒险小说——《查理九世》。这一系列让人又爱又恨,担惊受怕却意犹未尽的小说,吸引了一大群小朋友。当时常常有一群小朋友聚集在书店里,趴着、躺着、倚靠着读着书。后来,初中时,迷上了量子力学的一些神奇的特性,开始在书店里寻找各种有关书籍,从科普读物到高中物理书。那时候这种凭借兴趣追寻知识的过程真的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。
还有一家书店名叫三夫书店,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,在那买过数不胜数的期刊与杂志。最多的当属《实用文摘》,一个月两本,月月都买,在家里的书柜里堆了两层。以及《意林》《读者》杂志,虽然这两本杂志在现在有诸多争议,回看了一下内容也确有发现参差不齐的地方,但在互联网还没有如此发达的五年前,这已是宝贵的休闲阅读资源。《睡前消息》节目的马督公提到,在他小时候,信息资源很是匮乏,凡是带字的纸条都要从头到尾看一遍。在我小时候也大致如此,经常是将说明书上下研究一番。
说回到三夫书店,每次我妈妈带我去那里买书的时候,都会和老板打个招呼,我已然成为了那家书店的常客。过了几年,路过那里,猛然发现书店关门了,书店里的摆设、场景以及和蔼可亲的老板也只能永远地停留在记忆里了,那时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。再如报刊亭也是如此,曾经布满整个城市的报刊亭,卖着各种报纸和杂志,如今也全部关门歇业了。在高速接受巨量信息的今天,我们通过一个手机就能看到世界的各各角落,学习各种知识。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,声音、长短视频……但是,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流面前,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过去的那种宁静了。我越来越难静下心,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,欣赏一片美丽的风景,或是专注而持之以恒地做完一件事了。唱片店、书店就象征着我们那些沉浸的岁月,那个渐行渐远、愈发模糊的慢时光。
可是你曾经的那些梦 都已变得模糊看不见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 也不过是为了钱
随着长大,我们越来越忙碌,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迟钝。我现在所怀有的理想,我想成为的人,真的可以说很模糊,甚至只能苟延残喘地留下一点印记。世界和社会太残酷,不断的击碎人们的理想,上岸后有多少人欢声笑语,就有多少人被关在大门之外心碎,难以想象。永不停歇的竞争,争先恐后地往上爬,否则就是被踩在脚下,或是在角落中被世界遗忘……
长大就像是在爬一座高高的塔,一不留神就是万丈深渊,有的人却能乘上塔内的电梯直通云霄。
喜欢读书吗?喜欢做题吗?
高考那些拼搏的日子,为了理想!
为了理想?
精打细算地应试刷题,选专业时填上的“热门专业”
“我还挺喜欢计算机的”
人就是这么容易自我欺骗
为了钱,听起来很俗,但是却是血淋淋的现实
要在社会上立足,必须每步都踩的稳稳当当
觉得青春时期的理想被掩埋了?
为什么大家都要争先恐后的竞争,就是因为
没有将所有人打败,连追寻理想的入场券都没有!
为了钱吗?
为了活下去!
可是我最恨的那个人 他始终没死在我面前 还没年轻就变得苍老 这一生无解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
属于音乐人的直抒胸臆,全曲唯一不认同的。
恃强凌弱不是我期待的,无论我是强还是弱。
其实大部分人的冲突都只是不同的生长环境、人生经历造就的,如果占了上风就要将敌人置于死地,那世界会变的多可怕,我期待一个和平友爱的世界,而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世界。
在光鲜亮丽的背后,
成千上万的人在挣扎,甚至不自知
没有他们的空间
城市霓虹百货边的流浪汉,
大学食堂楼上的员工宿舍,
流水线上的工人,
他们有所谓的生活吗?
没有我的空间,
弱者就被淘汰,
没有我的空间,
世界上太多人……
两级分化,
世界就是这么残酷。
你曾热爱的那个人 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 你等在这文化的废墟上 已没人觉得你狂野
时间是不断向前的,过去只能从记忆中找寻。回忆往事时,就好像穿梭在时间的漩涡里,带上一股灰蒙的忧郁和感伤,那是已经逝去的岁月,明明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,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。
随着金钱至上的文化越来越渗透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,文化的废墟可以说是十分贴切了。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,不知道自己该为何努力,该前往何方。文化产品也逐渐快餐化、娱乐化、资本化,文学、电影、音乐、哲学逐渐没落,取而代之混乱的互联网文化,充斥着信息茧房、立场乱斗、无止境的娱乐…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原子化,只能在社会中充当一颗螺丝钉,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被现实击倒得一塌糊涂。
那些令人敬仰的神殿 只在无知的人心中灵验 我住在属于我的猪圈 这一夜无眠
自尼采宣告“上帝死了”以来,虚无主义逐渐弥漫到社会各个角落,人们在恐慌中寻找新的价值,有的人又重新诉诸那些神秘之物,可(或是自以为)清醒的我们,嘲笑着他们的无知,却继续痛苦地继续寻找。我们希望找到真相,而不是安慰我们的那些东西,如此清醒的痛苦,也好过无知的蒙蔽。
当代青年人接受了史上最好的教育,经历了共和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,见识过什么是安逸与艰苦的生活,却在面对社会的残酷时,无可奈何,躲在猪圈里一夜无眠。
接下来来到了全曲的高潮部分,吼出了许多人的心声:
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伤心~~
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,人们需要的或许不是对个人成就的艰难追求和物质欲望的满足,而是独属于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的文化,它团结我们,解放我们的精神,丰富我们的思想,活跃我们社会的氛围,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,而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工具。
- 作者:Mukii
- 链接:https://mukiispace.vercel.app//article/SongTalk1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